跳至内容
47 说话之间,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,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,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。
48 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,说:「我与谁亲嘴,谁就是他。你们可以拿住他。」
49 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,说:「请拉比安」,就与他亲嘴。
50 耶稣对他说:「朋友,你来要做的事,就做吧。」于是那些人上前,下手拿住耶稣。
51 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,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,削掉了他一个耳朵。
52 耶稣对他说:「收刀入鞘吧!凡动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
53 你想,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?
54 若是这样,经上所说,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?」
55 当时,耶稣对众人说:「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,如同拿强盗吗?我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,你们并没有拿我。
56 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,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。」当下,门徒都离开他,逃走了。
耶稣在橄榄山脚的客西马尼园里祷告完毕,正与门徒说话的时候,加略人犹大带着一大群人到来。他们拿着刀棒等武器,要捉拿耶稣,押祂去见大祭司。三本福音书的作者描述犹大出场时,都明确指出他是“十二门徒”中的一个(太二十六47;可十四43;路二十二47),强调耶稣是被亲信出卖,应验了祂在逾越节晚餐所说的预言:“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。”(太二十六21)综合四本福音书的记载,逮捕耶稣的人是祭司长、长老、文士和法利赛人派来的,同行的还有一队罗马士兵(参约十八3)。约翰形容这些人拿着灯笼和火把,反映是深夜。由于清晨耶稣被押去见罗马总督彼拉多,所以祂在客西马尼园被捕之后,应该通宵受大祭司和犹太公议会审问。
夜幕低垂,月光下不容易辨认耶稣的样貌,所以犹大事先与犹太宗教领袖协定一个暗号:他与谁亲嘴,谁就是耶稣。“亲嘴”原本表示友好或问安,犹大却借此出卖老师,把耶稣交给那些处心积虑想杀害祂的人。虽然耶稣早已知道犹大会背叛祂,却没有即场揭穿他的阴谋,反而容许犹大与祂亲嘴,让敌人认出祂来。根据约翰的记载,耶稣主动询问犹大带来的人要找谁,并两度以我就是(约十八5、8)表明祂就是拿撒勒人耶稣。值得注意的是,来捉拿耶稣的人一听到耶稣回答“我是”,立即退后仆倒地上。在约翰笔下,这些人的反应和耶稣“我是”的自我宣称,皆指向祂的神性。事实上,耶稣不是无奈被敌人捉拿,相反受难过程中一切事情都完全在祂掌握之内。
相对耶稣的镇定平和,门徒却显得冲动慌张,企图用武力解除当前的危机。彼得看见有人拿着刀棒来捉拿耶稣,就拔刀削掉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一只耳朵(参约十八10)。彼得用武力对抗的表现,反映门徒仍然未明白耶稣的使命是要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。耶稣劝告彼得把刀收起来,就摸那人的耳朵,医好了他(路二十二51),耶稣伸手医治马勒古是以德报怨。又告诉门徒,如果祂不想受苦,大可求父神派十二营以上的天使下来,但祂没有这样做。“营”是罗马军队的分队,一营约有三千至六千名士兵;十二营以上即36,000至72,000或更多。耶稣没有使用权柄,逃避将要临到的苦难,因为祂一心一意顺服父神,要成就祂的救赎计划。
耶稣被捉拿时,门徒都离开他逃跑了,包括曾经夸口肯为耶稣死的彼得。表面看来,黑暗似乎获胜,其实只是暂时掌权。吊诡的是,耶稣被杀反而是邪恶势力被击败的时候!
当生命中遭遇不如意的事情,通常你有什么反应?像彼得一样冲动,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难题吗?即使面临困苦,只要靠主,心灵也可以平静安稳。有主掌舵,我们就能在暴风中微笑。天父完全明了我们的心情和景况,甚至我们的头发都一一数过(参太十30)。我们要学效耶稣,在苦难中仍然要留心让神的旨意得到成就,而不是注目于个人的需要或欲望是否得到满足。此外,大难临头,耶稣仍然以德报怨,主动医治捉拿祂的人。我们遭受别人无理批评或伤害,是否想立即报复,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?耶稣在登山宝训曾教导门徒,当爱你们的仇敌,为迫害你们的祈祷(太五44)。纵然社会鼓吹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,基督徒还是要活出不一样的价值观——以善胜恶,因为我们的主也曾善待迫害祂的人。
主啊,感谢你施恩怜悯我这个罪人,一直爱我爱到底。求主帮助我放下自我,除去内心的骄傲,使我能真正谦卑服侍人。赐给我一颗敏锐别人需要的心,使我愿意服侍人,包括那些敌对我或我不喜欢的人。奉爱我的主耶稣的名字祈祷。阿们。
浏览量: 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