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我和我家,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。
(书24:15)
用耶稣的眼光看待事物
治好枯干了一只手的人
(太12‧9-14;路6‧6-11)
1耶稣又进了会堂,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。
(太12‧9-14;路6‧6-11)
1耶稣又进了会堂,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。
2众人窥探耶稣,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,意思是要控告耶稣。
3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:「起来,站在当中。」
4又问众人说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恶,救命害命,哪样是可以的呢?」他们都不作声。
5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,忧愁他们的心刚硬,就对那人说:「伸出手来!」他把手一伸,手就复了原。
6法利赛人出去,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。
法利赛人默不作声(3~4 节),他们心里顽梗,耶稣即使晓得他们内心的意念,却依然治好了那人。之后,法利赛人则与希律一党的人联手,合谋要杀害耶稣(5~6节)。
今天的经文有两种眼光,第一种是法利赛人的眼光。法利赛人为了控告耶稣在安息日治病而盯着祂看,他们的眼光是“定罪的眼光”,潜心寻找可定罪的把柄,眼中充满了恶毒。另一种是耶稣的眼光,祂用怜悯的目光看着手萎缩了的人,又为法利赛人叹息忧伤,耶稣的眼光是“慈爱的眼光”。
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,会带来不同的举动。用定罪的眼光看人,就会“商议怎样除掉耶稣”,并做出杀人的举动。相反地,用慈爱的眼光看人,就会带来救人的举动。这便是眼光的差异,即使是相同的状况,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那么,我们的家庭要用哪种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呢?无庸置疑的是,我们都需要耶稣的眼光。那么,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拥有耶稣的眼光呢?从耶稣在安息日医治手萎缩的人的事件,我们看见耶稣的心意和眼光是行善和救命。盼望我们的家庭能用耶稣的心意和眼光看待周遭的人事物,不要彼此毁谤定罪,而是成为行善救命的信心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