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从纪念到委身】第13天 关键时刻,警醒祷告

关键时刻,警醒祷告

PART1
可14:32~42
32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,名叫客西马尼。耶稣对门徒说:「你们坐在这里,等我祷告。」
33 于是带着彼得、雅各、约翰同去,就惊恐起来,极其难过,
34 对他们说:「我心里甚是忧伤,几乎要死;你们在这里等候,警醒。」
35 他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祷告说:「倘若可行,便叫那时候过去。」
36 他说:「阿爸!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;求你将这杯撤去。然而,不要从我的意思,只要从你的意思。」
37 耶稣回来,见他们睡着了,就对彼得说:「西门,你睡觉吗?不能警醒片时吗?
38 总要警醒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们心灵固然愿意,肉体却软弱了。」
39 耶稣又去祷告,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,
40 又来见他们睡着了,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;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41 第三次来,对他们说:「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!够了,时候到了。看哪,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。
42 起来!我们走吧。看哪,那卖我的人近了!」

 

 
PART2
释义
        逾越节那天晚上,耶稣与门徒吃过逾越节晚餐后离开耶路撒冷城,过了东面的汲沦溪,来到橄榄山脚的“客西马尼”,没有像过去数天一样继续前往伯大尼过夜。“客西马尼”的意思是“榨油处”。根据约翰的记载,耶稣和门徒来到一个“园子”,而他们曾多次在那里聚集(约十八1~2)。按照摩西律例,犹太人须在耶和华所拣选为他名的居所的地方守逾越节(参申十六2、6~7);在一世纪,这“地方”就是耶路撒冷城。由于橄榄山属于圣城区,所以耶稣和门徒可能打算出城后,在那里的橄榄树下席地睡觉,度过逾越节的晚上。
        耶稣叫门徒坐下,然后就带着彼得、雅各和约翰一起去祷告。耶稣拥有神人二性,是完全的神,也是完全的人。因此,当祂想到快要临到自己的苦难,就惊惧起来,非常难过。惊惧起来在原文是形容情绪大幅波动,不一定含有恐惧或害怕的意思,因此大部分英文圣经译作deeply troubled或greatly distressed。耶稣告诉彼得、雅各和约翰,祂的心灵痛苦得快要死了,并吩咐他们“要警醒”。然后,耶稣独自稍往前走,大约离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(参路二十二41),就俯伏在地上祈祷。耶稣恳求父神,如果可以,就使那“时刻”不要临到祂,是指祂要被交在罪人手里,被钉死在十字架上。耶稣在祷告中坦诚说出内心的挣扎,求父神使“这杯”离开祂。在旧约圣经,“杯”常用来形容“盛载着神因为人犯罪而来的愤怒”(参赛五十一17;结二十三32~34)。所以,耶稣感到极度难过,不但因为要受肉体的痛苦,更重要的是将要担当世人的罪,落在神的愤怒下,有一段时间要与父神分离(参可十五34)。然而,耶稣甘心乐意顺服父神——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旨意。       
        耶稣即将上十字架,不但借着祈祷支取属天的力量,也希望彼得、雅各和约翰能保持警醒和支持祂。他们是耶稣在地上最亲密的三个门徒,跟随祂到处传道约三年:而且曾在管会堂的叶鲁家里,目睹耶稣使叶鲁十二岁的女儿从死里复活(可五37~43),也曾在加利利的山上亲眼看见耶稣改变形象(可九2~8)。可是,在耶稣感到最难过的时刻,彼得、雅各和约翰却睡着了。耶稣勉励他们应当警醒、祷告,免得陷入试探,因为对门徒来说,耶稣受难是他们的信心受到考验的时刻。必须警醒祷告才能站立得稳,有坚固的信心克胜挑战与困难。然而,门徒的状况是:心灵虽然愿意,肉体却是软弱的。耶稣三次祷告后,都发现彼得、雅各和约翰在打盹睡觉,并没有迫切祷告。门徒三次软弱,刚好对应彼得将会三次不认耶稣。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最后,耶稣靠着祷告而来的力量,孤身一人面对敌人的攻击。

 
 
PART3
反思
        曾听过一位韩国宣教士分享,许多人为了使身体健康,每天服用各种维生素。其实不可或缺的一种是“维生素 P”,即 prayer(祈祷)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祈祷,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祂对父神真情流露,倾心吐意。虽然有个人的意愿,却不强行要父神听从祂的意愿,反而祈求天父的旨意能够成就。有些信徒向神祈祷,硬要神应允或按照他们的时间表工作。其实,祷告并不是我们操控神、达成个人愿望的工具。祈祷的过程,真诚向神表达信靠,并且学习把自己的意愿降服在祂的主权下。信徒每天面对生活中各样挑战或试探,例如名利、金钱和情欲的诱惑,必须警醒祷告,灵命才能健壮和成长,有力奔走天路。让我们紧记属灵前辈的教导:多祷告,多有力量;少祷告,少有力量:不祷告,没有力量!

 
PART4
祷文
        亲爱的天父,我愿意把人生的主权交给你,凡事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旨意行。如果我偏行己路,只想照自己的意思生活,求你赦免我的过犯。主啊!我要保持灵里警醒,更多祷告亲近你。求你施恩帮助我,使我能胜过生活中的试探和诱惑。我真诚献上祷告,奉耶稣的圣名。阿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