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内容
21 他们来到加利利的伯赛大人腓力那里,请求他,说:“先生,我们想见耶稣。”
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,安得烈就和腓力去告诉耶稣。
24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,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旧是一粒;如果死了,就结出许多果实来。
25 门徒照着耶稣的吩咐去作。 爱惜自己生命的,就丧掉生命;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,必会保全生命到永远。
26 如果有人服侍我,就应当跟从我;我在哪里,服侍我的人也会在那里;如果有人服侍我,我父必尊重他。”
耶稣带同门徒来到耶路撒冷,度祂人生最后一次逾越节。逾越节是犹太教三大朝圣节期其中一个(另外两个是五旬节和住棚节),在一世纪是相当热闹和受欢迎的节日。除了犹太人外,推崇犹太教的希腊人也会到圣城出席节期活动。约翰记载有几个希腊人主动找腓力,希望他帮忙引见耶稣。我们不能确定这些希腊人求见耶稣,是在祂受难前的哪一天。不过,在约翰福音中这事是紧接在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,犹太人领袖慨叹众人都追随祂之后。
这几个希腊人可能曾经风闻耶稣的事,得悉祂到来耶路撒冷,想与祂见面。但为什么他们请求腓力而不是其他门徒帮忙呢?腓力是十二使徒之一,来自加利利的伯赛大,与彼得和他的弟弟安得烈是同乡。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上任后(公元前4年至公元39年),一直在境内推行希腊文化。“腓力”(Φiλππoς)是希腊名字(正如查理斯、玛莉等是洋名),反映腓力不是绝对抗拒希腊文化。由此看来,这几个希腊人可能觉得接触腓力较为容易,所以向他提出想拜访耶稣的请求。腓力与安得烈商量后,就一起去告诉耶稣安得烈和腓力都曾主动为耶稣作见证,带领人到耶稣那里去—安得烈把哥哥彼得介绍给耶稣认识,而腓力则带领拿但业到耶稣跟前(参约一40~46)。
耶稣听到有希腊人想见祂,就立即宣告:“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!”这是指祂将要在十字架上彰显神的荣耀那个关键时刻。在此之前约翰每次提及耶稣的“时候/时刻”,都是指未来要发生的事情(参约二4,七6,八20)。这些希腊人主动求见耶稣之后,祂即表示自己的“时候”来临了!耶稣在外邦人拜访祂后作出这个宣告,意义深远,显示祂是世人的救主(约四42)。父神差遣祂的儿子来到世间成就的救恩,是要赐给所有相信祂的人,包括犹太人和外族人。
耶稣宣告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之后,就以一粒麦子必须落在地里死了,才会发芽、生长和结出果子,来说明祂死亡的意义和果效—祂一人牺牲性命,将会使许多人得着生命。这段有关麦子的教训,不但反映耶稣受死的使命,会带来丰盛的果效,也是耶稣对跟随者发出的挑战,呼吁他们效法祂,活出舍己的人生。人若爱惜自己性命,不肯付代价跟从耶稣,最终就会丧掉生命。相反,在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人,却会得着永生的福气。耶稣叫人“恨恶”自己的生命,不是鼓励人厌世或残害自己。“恨”和“爱”是相对的情感,并列一起形成一组强烈的对比,强调忠于耶稣的跟随者要甘愿舍己,不可顾惜自己的生命。
纵然门徒跟从耶稣会经历患难,天父却尊重(honor)服侍耶稣的人。这是何等大的尊荣!事奉主的人不应追求世间的荣耀,而应以得神的称许为满足。
曾几何时,我们让耶稣一直站在我们的心门外叩门,对福音反应冷淡甚至抗拒。然而,一位基督徒朋友或家人真诚的慰问,或公司中一位基督徒同事送上的聚会邀请卡,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转捩点。有几个希腊人渴望见耶稣,而腓力和安得烈就成为他们与耶稣中间的桥梁,引介未认识耶稣的人到祂那里去。我们有未信主的亲人或朋友吗?让我们恒切为他们的得救祷告,也把握机会向他们分享福音。我们也要关心普世禾场的需要,因为父神差遣祂独一的爱子来临世上,不是要祂为单一民族受苦,而是要万民都能得到拯救。另一方面,我们相信耶稣以后,不应满足于取得天堂的入场券,而当作门徒跟从耶稣,以自己的生命为祭献给神。曾听过一位神学院老师说:“坛上的祭物是要彻底烧成灰的。”这番话提醒每一位事奉者,应当完全献上自己,不可有任何保留。麦子落在地里,似乎死了,却结出许多的果实。当我们真正倒空自己,就能成为一根流通的管子,让神所赐的恩福透过我们涌流给其他人。请花一些时间反省,生命中是否还有一些东西不肯为主彻底放下。
亲爱的主耶稣,你是世人的救主,普天之下没有赐下别的名,叫人可以靠着得救。我祈求身边未信主的亲人和朋友,还有世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,能早日听闻和接受福音。求主教导我学习舍己的功课,甘愿背起十字架,一生跟从和服侍你。奉耶稣的名字祈祷。阿们。
浏览量: 54